一、過度診斷的時代即將來臨: 正如15年前開始的過度營養、10年前開始的過度藥物保健、5年前開始的過度免疫一樣,實驗室診斷會不會在接下來幾年開啟“過度診斷”模式?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或許現有80%的豬場都未開展正確的實驗室常規監測,但無法阻止各種診斷實驗室雨后春筍似的冒出來。5000頭母豬場現在沒有個實驗室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養豬,飼料、動保公司有錢任性,動不動就砸幾百上千萬來建個實驗室,第三方服務機構也想從行業發展中分杯羹(比如我們華中農業大學動物疫病診斷中心)。如果說現在國內獸藥企業有1000多家,那么民間診斷實驗室有3000家一點都不夸張,這還沒有包括政府部門的“高大上”實驗室。 診斷實驗室的繁多會催生以下幾個問題: 1.自身影響:實驗室(檢測報告)的質量問題; 2.上游影響:推動診斷試劑/試劑盒的研發和革新; 3.下游影響:養殖戶的“診斷煩惱”與第三方服務。 二、實驗室(檢測報告)資質認證勢在必行: 診斷實驗室的建立門檻低,租個房子、買幾臺儀器、找幾個有實驗室操作經驗的人員就可以開工了。 在參觀學習同行實驗室后,我發現千差萬別的實驗室、千奇百怪的檢測報告,再加上千變萬化的豬病。 想想也是醉了… CMA認證和CNAS認證對診斷實驗室來說,或許不是必須的,但肯定是拉開各實驗室水平的方式之一。 三、診斷試劑是一片藍海: 實驗室的大量建立、養殖戶對診斷的重視,推動了我國動物診斷近幾年的蓬勃發展。行業的高速發展,必然會對上游技術提出更好的要求:快速、準確、經濟、高效的國產動物診斷試劑盒會在不久的將來問世。 今年和兩位動物診斷公司老總交流,感受到了動物診斷試劑前景無限和技術飛速發展。對比國外診斷試劑盒,國內診斷試劑盒的差距在逐步縮小,而且在用于大規模篩選時更有成本優勢。如果能有針對癥狀候群的病原檢測試劑盒和抗體檢測方法試劑盒問世,實驗室診斷的全面性和時效性將大大提高。 四、養殖戶對實驗室診斷還有一個從認識到認知的過程: “不想檢、開始檢、到處檢、認真檢”,我想用這十二個字來概括大部分養殖朋友對實驗室診斷的認識。 “不想檢”有兩種情況,一是覺得自己豬場穩定,檢它干啥呀?就像老百姓一樣,覺得每年去次醫院體檢,花了冤枉錢。這種養殖戶還停留在保守觀念上,很難改變。 二是檢測后問題沒有解決問題,對診斷機構失望、傷了心,不想再檢測。前年我去仙桃一個200頭母豬場,老板是以前退休了的村支書,60多歲,有文化但不懂養豬,當過官所以主觀性較強。我一介紹我是華中農大的診斷老師,他立馬打斷我的話,說:華農做檢測的都是騙子,我每次花幾千塊錢,就給我一堆加號、減號,我再也不會做什么檢測了。我聽完哭笑不得,通過進場巡欄、剖豬才重新贏取他的信任。當然后來也做了抗體檢測,調整免疫程序后,再過一個月回訪時態度立馬回來了。 所以說,與那些沒有診斷意識的養殖戶溝通時,一要宣傳實驗室診斷對豬場的指導意義,二要溝通、服務及時,不能采完樣、發完報告就不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