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7-17 點擊: 次 來源:中國獸醫發布 作者:杜芬 - 小 + 大
2016年6—8月,湖北省遭遇持續強降雨天氣,山體滑坡、泥石流及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給湖北省畜牧業生產帶來巨大損失,給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帶來嚴峻考驗。湖北省畜牧獸醫局在省委省政府及農業廳的領導下,多措并舉,科學指導抗災救災工作,積極采取措施,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一、洪澇災害對湖北省畜牧業的影響 1、畜牧業受災面廣、程度高。截至2016年8月1日,湖北省15個市(州)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其中以荊門市、黃岡市、孝感市、武漢市、天門市、咸寧市等地尤為嚴重。據統計,因強降雨襲擊造成生豬死亡42.9萬頭,家禽死亡913.6萬羽,牛、羊死亡4.2萬頭?只,淹沒、沖毀畜禽圈舍355.6萬平方米,淹沒損失飼(草)料37.2萬噸。暴雨還造成部分養殖場的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嚴重損毀,直接經濟損失達20.2億元。 2、降雨時間長、強度大,內澇嚴重。湖北省地處長江中下游,湖泊、河流眾多,又處于梅雨帶內,是我國洪澇災害最頻繁和災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平原湖區因湖北境外水流進入和本地強降水,江湖水位猛漲,形成外洪內澇。2016年6月以來,長江流域降雨集中、強度大,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區域性大洪水,部分支流發生特大洪水。湖北省突破了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持續性降雨量的最大值,江河湖庫水位線上漲,各地中小河流及湖泊受災顯著增加,內澇極為嚴重,多處出現江河湖泊漫堤和堤垸破潰的情況。對畜牧業而言,此次洪澇極易造成動物疫病擴散以及疫區疫水面積擴大,增加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的發病風險。 二、洪澇災害后采取的動物疫病防控措施 1、綜合指導防控。在災情發生初期,湖北省接連下發了《關于防范強降雨突發自然災害,做好畜牧業抗災救災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防汛期間動物防疫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政令要求:指導抗洪救災,保護畜禽養殖業;在洪澇災害期間,湖北省成立抗災救災緊急工作組,深入咸寧市、麻城市、紅安縣等災區現場指導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災情發生后,又出臺了《災后動物防疫100問》《因災死亡畜禽無害化處理技術問答》等。湖北省畜牧獸醫局還成立了動物疫情應急突擊隊,積極應對汛期動物防疫工作,建立災情日報應急機制,及時掌握受災情況,采取應對措施。在宣傳引導方面,湖北省利用省農業廳、省畜牧獸醫局網站、湖北網絡廣播電視臺、長江云等平臺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行科學引導,同時錄制了《抗災自救,重建家園》特別節目,邀請動物疫病防控專家進行訪談,及時宣傳指導洪災后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和要點,并在湖北隴上頻道進行播出。除此之外,湖北省開通了“12316”農業服務熱線,及時指導受災養殖戶科學抗災,開展動物疫病防疫工作。 2、加強動物防疫和監測預警。 3、加強消毒滅源和檢疫監督。洪澇災害后,各地對受災地區開展了一系列消毒滅源和檢疫監督工作。一是加大巡查頻次,及時收集因災死亡畜禽,并按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理。截至2016年7月27日,湖北省共無害化處理豬14.7萬頭、牛羊1.3萬頭?只、禽339.5萬羽。二是指導受災養殖場加強環境消毒,及時消除疫情隱患,確保大災過后無大疫。據統計,緊急調撥了15.42噸消毒藥品,5 570件防護服、手套和配套的消毒器械設施,發往羅田縣、蘄春縣、麻城市、紅安縣、咸寧市、新洲區等重災區,幫助盡快做好防疫消毒工作。2016年7月17日,將農業部獸醫局緊急調撥的15 000套防護服及400雙膠鞋,全部下發到災區。三是加強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強化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嚴格執行“四不準、一處理”制度,即不準宰殺、不準食用、不準出售、不準轉運、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嚴把檢疫關,防止災區病死畜禽流入市場。 |
上一篇:雞傳染病傳播十大途徑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