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11 點擊: 次 來源:網絡 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 - 小 + 大
編者按:去冬今春我國的人感染 H7N9 疫情出現早、上升快、強度高。為此,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和農業部獸醫局共同邀請我國衛生和獸醫領域的病毒學、獸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疾病防控等相關領域專家,于 2017 年 2 月下旬召開了H7N9 流感防控會商會,就 H7N9 疫情形勢、防控工作挑戰以及工作建議形成一致意見。該共識為 H7N9 防控工作決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 當前人感染 H7N9 疫情雖然已經得到較好控制,預計夏秋季也將處于疫情低水平散發狀態,但目前仍面臨疫情分布廣、發病水平高于往年同期等嚴峻挑戰,預計今冬明春仍存在 H7N9 疫情季節性升高的可能性。為進一步提高全國衛生計生和農業等部門人員對于 H7N9 防控工作的科學認知,推動 H7N9 防控工作扎實有力開展,現將此專家共識予以刊登。 2017 年 2 月 24—25 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和農業部獸醫局共同邀請我國衛生和獸醫領域的病毒學、獸醫學、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和疾病防控等相關領域專家,在哈爾濱召開了 H7N9 流感防控會商會。與會專家經過充分交流和討論,形成以下意見: 一、形勢研判 H7N9 流感自 2013 年初發現以來,已發生 5波人感染病例季節性高發疫情。迄今,已在 20 個省份 464 縣區發現人感染病例 1 228 例,其中死亡471 人。2016/17 流行季節,人感染疫情出現早、上升快、強度高、分布廣,引起公眾社會高度關注。 由于疾病的季節性特點,同時,隨著各疫情發生地關閉活禽市場、停止活禽跨地區調運等緊急應對措施的落實,此波疫情已呈明顯下降趨勢,預計未來數周發病人數將進一步減少。 農業和衛生部門開展的大量監測、調查和科學研究發現: 1. 污染的活禽市場及感染雞是人感染的主要來源,活禽批發交易和市場銷售是病毒的混合、放大和傳播的主要機制。我國特有的黃羽肉雞的養殖方式、流通、消費模式,加劇了 H7N9 病毒的持續存在和傳播擴散的風險。 2. 該病毒尚不具有持續人傳人能力,但其感染人的能力顯著高于H5N1等禽源流感病毒,且毒力強,致死率高;老年人和患有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感染后發病、重癥和死亡的風險高。 3. 該病毒仍在不斷進行著基因進化和“基因調適”。今年2月在廣東人感染病例和家禽監測標本中發現的對雞高致病性基因突變病毒有可能持續存在,并向其他地區擴散,將對我國養禽業構成巨大的威脅。 4. 目前,該病毒傳播范圍仍僅限于我國內地家禽(主要是黃羽肉雞),但存在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播散的風險;未來一旦發生對水禽和野禽的進一步適應性突變,傳播風險將會增加。 5. 實驗室研究結果顯示,已開發的 H7N9 單價和多價家禽用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病毒在禽間的復制和傳播。 |
上一篇:論獸醫社會化服務機制的建構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