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5 點擊: 次 來源:上海市奉賢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作者:衛秀余 - 小 + 大
2017年,我們除了進行豬場送檢樣品的檢測或現場臨床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外,還開展了豬場疫情預測和免疫效果評估等工作?,F將我們的豬病檢測和免疫效果評估情況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1、圓環病毒疫苗免疫失敗的案例不斷增加 早在2012年的豬病診斷回顧上(2013年《今日養豬業》第一期),我們根據當時圓環病毒疫苗市場的亂象,預測了近幾年圓環病毒免疫失敗的案例將會逐年增加。2017年,我們在對20多個保育后期仔豬出現呼吸道癥狀、慢性消瘦的豬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臨床解剖和實驗室檢測后發現,雖然這些豬群在14~21日齡期間都已接種了不同廠家的圓環病毒2型滅活苗,但是按照圓環病毒病的診斷金標準,可以確診這些豬群仍然發生了圓環病毒病。經調查,這些豬場使用的疫苗既有全病毒疫苗又有基因工程苗;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免疫后抗體轉陽率很低。 我們根據近幾年來對圓環病毒抗體檢測數據的匯總分析,發現可以通過對某些特定周齡豬進行圓環病毒抗體檢測來早期評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其結果與傳統的評估方法基本相符,并且成功地為許多豬場篩選到了優質的圓環病毒2型疫苗。 通過對發病豬場更換優質圓環病毒疫苗(全病毒或基因工程苗)后,2~4周疫情都能得到有效控制。這說明豬群發生圓環病毒病主要是由于免疫失敗造成的,與病毒變異的關系不大。 2、由于對藍耳病的誤診,使得大家對藍耳病防控思路更加混亂 但是許多豬場目前還是僅僅依據抗原檢測結果,就簡單地作出了疾病診斷,結果在防控措施無效時,輕易否定藍耳病的防控效果。 我們在對30多個被其他機構診斷為藍耳病、疫情反復發生的豬場進行會診時發現,雖然發病豬群臨床上表現呼吸道癥狀、送檢樣品藍耳病抗原陽性(經典或變異株),但是解剖時往往看不到藍耳病典型的肺部病理變化,僅可見界限明顯的支原體或其他細菌感染病變。我們根據病理變化和細菌分離結果,對這些發病豬場分別采用相應的菌苗免疫和抗菌藥物防治措施,結果疫情很快得到緩解,并且至少已有6~8個月沒有出現疫情反復。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由于藍耳病毒在康復豬體內持續帶毒或一些疫苗免疫后病毒血癥時間較長,所以單純根據抗原檢測結果不能作為藍耳病診斷的唯一依據。對藍耳病的確診,我們認為應該參照圓環病毒病的診斷金標準:必須結合典型的臨床癥狀、典型的病理變化和病變組織中檢測到抗原,否則很容易出現誤診。 由于誤診,對一些不是藍耳病的豬群按照藍耳病的防控方案進行處理,往往效果很差,并且由此使人對藍耳病的防控失去信心,對藍耳病防控思路更加混亂。 我們對確診為發生藍耳病的豬場,采用以優質疫苗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控措施,都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再次證實藍耳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為的誤診和誤導。 3、豬流行性腹瀉疫情趨于平穩,但疫情風險卻在日益增加 但是由于疫苗市場的魚目混珠,免疫失敗的現象日益增加。我們在對一些豬場進行免疫效果評估時發現,50%以上的豬場臨產母豬流行性腹瀉IgA抗體的陽性率低于30%,存在極大的疫情流行風險。 因此我們再次提醒大家,在秋冬季節流行性腹瀉疫情流行前,及時做好對流行性腹瀉疫苗的免疫評估,選用優質疫苗按照推薦程序進行穴位接種。 4、偽狂犬凈化豬場持續增加 在前幾年成功進行偽狂犬病凈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以來,2017年又有一批豬場成功地從陽性母豬群培育出了陰性的后備種豬或育肥豬。因此,更加證實了我們的一貫觀點:選擇疫苗首先要考慮的是血清型的匹配和免疫原性的高低,而不要片面追求基因序列的同源。 5 再次證實,優質藍耳病疫苗不會影響豬瘟的正常免疫 綜上所述,在豬傳染病防控上除了生物安全外,希望大家牢記這句話就行了:真苗真打真有效!當出現免疫失敗時,首先檢查一下診斷是否正確,其次疫苗質量是否合格,最后免疫操作是否規范,而不是簡單的歸罪于病毒的變異。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