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7 點擊: 次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畜牧獸醫局 - 小 + 大
使用前進行第三次清洗消毒,噴灑消毒劑、沖洗后徹底晾干。 【注意事項】車輛消毒的同時,司乘人員應淋浴、更換衣服和鞋,并進行消毒。泡沫清洗劑(去污劑)包括肥皂、洗衣粉等,屬于陰離子清洗劑(去污劑),應避免與季銨鹽類等陽離子消毒劑同時使用。注意收集車輛洗消污水,無害化處理后排放。烘干過程中注意循環氣流,防止對車體造成損傷。 3.7雜草垃圾的消毒及處理 3.7.1清除場外2.5~5米范圍內和場內的雜草及垃圾,并無害化處理。 3.7.2對場外50米范圍內和場內樹木、草叢等,根據蚊蠅情況一般每3~7天噴灑一次除蟲劑。 3.8引進生豬前消毒 引進生豬(哨兵豬)前7天,對生產區再次消毒,參照3.3款。 3.9消毒效果評價 3.9.1養殖場消毒效果評價??煞謩e在養殖場徹底消毒干燥后、進豬前消毒干燥后,采集生產區、生活區、隔離區等各場所樣品,重點采集棟舍內外地面、墻面、飲水管道、食槽、水嘴、欄桿、風機、員工生活區、場內雜物房等高風險場所樣品,確保覆蓋漏糞地板反面、糞坑、棟舍墻角、食槽底部等衛生死角,檢測非洲豬瘟病毒。 3.9.2 車輛消毒效果評價。車輛每次消毒烘干后對車廂內部、駕駛室全面采樣,車輛外表面主要對輪胎、底盤、擋泥板、排尿口、后尾板、趕豬板等進行采樣,檢測非洲豬瘟病毒。此外,還應對洗車房、車輛出口定期檢測非洲豬瘟病毒。 養殖場和車輛消毒效果評價,若檢測陰性視為合格,檢測陽性應重新清洗消毒。 4.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 對存在生物安全漏洞的養殖場,應進行升級改造,加強場區物理隔離、車輛、飼料、飲水等生物安全防護水平。 4.1優化養殖場整體布局 4.1.1總體上,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開,凈道與污道分開,養殖場周邊設置隔離區。例如,生產區與生活區之間建立實心圍墻。 4.1.2空懷妊娠母豬舍、哺乳豬舍、保育豬舍、生長育肥豬舍、公豬舍各生產單元相對隔離,獨立管理。 4.1.3硬化養殖場和棟舍地面。 4.1.4按照夏季主導風向,生活管理區應置于生產區和飼料加工區的上風口,獸醫室、隔離舍和無害化處理場所處于下風口和場區最低處,各功能單位之間相對獨立,避免人員、物品交叉。 4.2棟舍內部 4.2.1所有的棟舍應能夠做到封閉化管理,設備洞口或者進氣口覆蓋防蚊網,安裝紗窗。 4.2.2修補棟舍內破損的地面、墻面、門、地溝、漏縫板等設施,修補所有建筑表面的孔洞、縫隙。 4.2.3對棟舍實施小單元化改造。例如,不同圈舍間用實體隔開;通槽公用飲水飼喂改為每個圈舍、欄位獨立飲水飼喂。 4.2.4每棟配備單獨的腳踏和洗手消毒盆(池)、專用水鞋。 4.2.5更換水簾紙、破損的卷簾布、進氣口、百葉等設備。風機宜選用耐腐蝕易消毒的玻璃鋼風機。 4.2.6更換破損的飲水設施。 4.2.7有條件的,可提高養殖場自動化水平。 4.3棟舍外部 4.3.1防止外來動物進入。養殖場四周設圍墻,圍墻外深挖防疫溝,設置防貓狗、防鳥、防鼠、防野豬等裝置,只留大門口、出豬臺、糞尿池等與外界連通。例如,養殖場圍墻外2.5~5米,以及棟舍外3~5米,可鋪設尖銳的碎石子(2~3厘米寬)隔離帶,防止老鼠等接近;或實體圍墻底部安裝1米高光滑鐵皮用作擋鼠板,擋鼠板與圍墻壓緊無縫隙。 4.3.2杜絕蚊蠅。場區內不栽種果蔬,不保留魚塘等水體,糞尿池用蚊帳、黑膜等覆蓋或密封。 4.3.3完善排污管線。防止雨水倒流進場內,確保場內無積水、無衛生死角。例如,在養殖場圍墻外挖排水溝(排水溝應用孔徑2~5毫米鐵絲網圍欄)。 |
|
建議使用1440*900分辨率瀏覽